青少年為何不靈修?|青少年專欄
2022年在教會學生族群中做過的統計,47.5%屬於很穩定以上,但也有一半的人不算穩定靈修,我們都知道靈修的重要性,是連結於神、得著生命力量來源並對付罪,既然這麼重要,那可以討論為何基督徒學生不靈修?
◎青少年為何不靈修?
以下是劉曉亭牧師在《基督徒為什麼不靈修》中提出的觀點,個人覺得很貼切:其實要找出理由很容易,不外乎太忙沒時間、讀書太累、太難讀不懂…等。
其實追根究柢就是「沒必要」,
因為沒靈修也不會少一塊肉,但想想你會因為懶得走去廁所而不去上廁所?不會,因為那是必要的,你會因為吃飯太麻煩、太浪費時間,所以就不吃嗎?不會,就算再累,你還是會完成吃飯的行為,因為不吃,麻煩就大了。
所以,若是不了解靈修的意義,讀經只是多一項「作業」,增加你的負擔而已⋯而且那些非基督徒也沒讀啊,甚至還過得很好,考試還可以考更高分…?
◎「靈修本」不是「給輔導一個交代」,是談「與耶穌的關係」
學生牧區長期推動靈修計畫,不是像學校一樣要對輔導交作業,而是要提醒學生,靈修就是與神建立關係,你會說和一個人關係好,卻都沒跟他聯絡嗎?和一個人越常聯繫、越了解對方,才稱得上「關係好」吧!
劉曉亭牧師說:「不靈修」的警訊是——該察覺「跟上帝的關係有問題了」。
◎與神的關係沒建立好,其他層次就會混亂
在駱玫玲的《牧養主的young》中提到「生命關係輪」,說明了生命關係的優先次序,首先是與神建立良好關係,便能建立第二圈良好的自我形象,第三,隨著健康的自我價值,直接影響到他人的關係,並帶來第四圈環境與世界的關注。而第一圈與神的關係沒建立好,其他層次就會混亂。例如,要幫他們正視以上問題,需先幫助他們確認自己與神的關係,為有從靈性著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靈修~不只是讀經,而是認識神、進而信任神的途徑
當我越明白上帝的權能,越能信任上帝可以勝任我一切困難的神;
當我越明白上帝的慈愛,越能卸下自己的罪孽和綑綁;
當我越明白神,越能放手讓上帝來做工。
◎靈修與禱告不是為了交作業,而是因為:我深深的需要主!
受挫難熬時,我們最需要的是甚麼呢?我需要有人能完全懂我的難處,能夠接住我的情緒的;而我們常常在尋找那個角色,父母親?同儕?專業協助?或是透過聽音樂、運動轉移注意力?其實這些都很好,也很實際,但都差了一點;能完全使你得安息的,最終只有神能,他經歷的痛苦和試探,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所以惟有神能完全明瞭、完全接納你的痛苦軟弱,最終,我需要在主裡才能得安息,當痛苦被理解,就會帶來療癒的可能性。
*奧古斯丁說:「主啊!祢為自己創造了我們,除非我們安息在祢裡面,否則我們的心將得不著安息。」
*帕斯卡說:「神在每個人的心裡創造了一個空虛,是不能被任何被造之物填滿的,只能被神—就是耶穌所啟示的這位造物主—所填滿。」
◎我今天讀的內容,對我而言完全沒有感動…靈修真的有幫助嗎?
這也很正常,因為今天的內容跟我當下的需要不一定有關聯,但靈修不是只看一天兩天的內容,而是要長遠看,今天的內容,或是對未來某一天的你是很受用的,只是目前的你還沒經歷到、還不需要,當有一天回想從前讀過的信息,或許又是受用無窮。
◎我的禱告,都感受不到神的回應⋯神是不是忽略我了?
所以才需要穩定靈修,因為神早就想對你說話了,神透過聖經在對你說話,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聖經領受到亮光、領受到神在對你說話,這是只有自己穩定靈修才能體會到的或許不是今日的內容馬上得到回應,但持之以恆,回首讀過的信息,都會成為你的養分和回應!
◎靈修的小撇步
靈修不是讀完聖經後就馬上蓋上,說我完成靈修了,這只是形式,而是要讓信息進到我的心中,可以內化為你的價值觀,應用於生活中。
之前聽過寇紹恩牧師說,靈修可以均分為三部分:
讀經(內容本身)
安靜默想(仔細思考內容給你的感動和亮光)
回應禱告(將本日領受做個回應禱告、立志應用於生活中)
盼望我們對靈修有正確的心態、才能從中有所收穫!
▍高頌和牧師

Commenti